燃烧与热力系统学术团队共有教师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9人,团队负责人为何伯述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术团队的研究以燃料(近期以煤为主,随后将涉及生物质、可燃冰等新型燃料)的清洁开发和高效利用研究为主线,以燃料的燃烧与气化、大气污染防治(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汞等重金属脱除)、热力系统优化与能源梯级利用等过程研究为重点。同时,开展气固液多相流动、非均相化学反应、量子化学、热工测试技术和大规模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等基础研究。以这些研究工作积累为基础,进而与国内高水平研究团队合作,参与和承担国家前沿科技计划与项目,提升研究团队的国内外影响力,从而形成我院本领域的研究特色。 该学术团队的人员长期从事能源及其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跟踪国际先进能源理论和技术,致力于转变煤炭传统的利用方式以实现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已经收集了大量煤炭的友好利用文献资料,并且通过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已经在煤粉清洁利用领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研究和教学经验。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已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的论文为30余篇。 |
1. 流动、化学反应及辐射换热间耦合机制研究; 2. 流化床气化问题研究; 3. 微纳尺度通道内的对流传热; 4. 常规及富氧条件下煤粉常压与加压燃烧特性研究; 5. 煤粉燃烧器、燃煤锅炉炉内流动的数值模拟; 6. 煤粉燃烧工况与热偏差的数值诊断与对策研究; 7. 超临界、超超临界管内汽液流动与换热特性研究; 8. 锅炉热平衡分析与受热面优化布置; 9. 锅炉及冶炼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 10. 汽轮机抽汽加热系统的优化分析与改造; 11. 火电厂全厂仿真模拟与参数优化; 12. 燃烧器区结焦机理与对策研究; 13. 热力管网水力计算与节能诊断分析; 14. 压力容器应力计算与失效分析; 15. 热力设备故障诊断与检测; 16. 换热设备参数优化校核与改造; 17. 电厂辅机节能诊断与改造; 18. 脱硫、脱硝、脱汞过程关键参数与工艺过程研究; 19. 煤的常规气化与加氢气化工艺理论研究、煤化工工艺路线研究; 20. 新型煤基零排放概念电厂方案设计及性能分析研究; 21. 与煤燃烧及传热、换热有关的其他应用研究; 22. 企业能量平衡测试与节能分析。
|
研究性教学优秀教学大纲奖(2009年)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科技成果二等奖(2008年) |
|
2015年至2016年间发表的代表性高水平SCI论文清单如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