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所由1名教授、2名副教授、2名讲师以及30余位研究生组成。中心依托皇冠手机登录地址hg,围绕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兵器工业等高端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和智能运维的需求,长期从事智能制造系统与智能运维服务平台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为企业提供智能工厂解决方案20+,智能生产解决方案50+,智能运维解决方案10+。 1个中心任务:服务高端装备制造业精益化、数字化、智能化提档升级,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
研究方向1:智能工厂规划与设计 立足企业转型升级需求,深入工厂开展调研诊断,分析转型升级制约因素,形成整体诊断分析方案。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短中期发展目标,从工艺产能、运营模式、智能装备、生产布局、仓储物流、工作研究、质量管理与生产信息化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并通过虚拟手段进行仿真验证,进而提高企业转型实施的合理性与有效性,避免单纯技术驱动的转型升级所存在的诸多不足,推动企业生产管理与使能技术的有效融合和匹配,为有效实现企业转型过程中的诊断规划与落地实施的协同和统一提供合理可行的方案。 研究方向2 :柔性智能装备与产线 所研究的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数字化精益装备在融合精益工具(如标准化作业、防呆防错等)与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上,强调产线内各装备的模块化、可编组以及可重构能力,要求产线各工位装备不仅能够根据作业场景类型和工艺复杂度进行多工位编组,形成不同形式的柔性生产线,而且能够根据不同工序作业要求进行精益数字化场景的定义与工位管控,同时能够与其他工位信息终端之间进行组态与协同生产。通过精益数字化装备的编组,能够满足多种用途的柔性生产模式实施需求,广泛应用于中小型机械、机电产品的装配生产过程。 研究方向3:工业软件与工厂数字化 所研究开发的边云协同的制造执行系统用于边缘侧制造执行与企业云端生产协同的智能管控系统,系统基于计算机、物联网、边缘计算等信息技术,融合了精益化生产理念,在集成边云协同管理、系统建模组态、资源互联感知、过程监测管控、质量跟踪追溯等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对产品生产过程中包括人员、设备、物料、产品、计划等在内的所有生产资源及执行状态的数字化监测与精益化管控,旨在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提升生产过程智能化水平。 研究方向4:智能运维服务体系与平台 以轨道运输行业为依托,以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基础,进行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以云平台、分布式计算为助力,构建了智能运维服务体系与平台。重点进行数据结构设计、分析程序设计、数据接口设计、可视化设计。本平台将最新的数据技术与数据处理能力与经典统计方法相结合,探索建立了多层次、立体式的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模型,具有数据管理、模型建立、决策支持等核心功能,助力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之路。平台已形成一系列知识产权,创新驱动,跨越发展!
|
主要科研成果 近年来,团队长期从事智能制造系统与智能运维服务平台的理论研究、技术攻关和教学工作。理论研究方面,涉及信息物理融合生产系统运行机理与关键技术、动态调度、可靠性与风险管理等领域。应用研究与技术攻关方面,响应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兵器工业等高端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和智能运维的需求,为企业提供智能工厂解决方案20+,智能生产解决方案50+,智能运维解决方案10+,形成一批关键知识产权。教学方面,构建了全方位渐进式专业实践体系,并探索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新模式。
教师所获荣誉(以获奖时间排序) 马靖,北京交通大学皇冠手机登录地址hg奖教金,2023年。 李琦,北京交通大学工会工作贡献奖,2022年。 李琦,北京交通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2022年。 李琦,第二届北京交通大学教书育人“最美课堂”,2021年。 李琦,北京高校第十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2021年。 蒋增强,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2020年。 李琦,北京交通大学第十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2020年。 蒋增强,北京交通大学智瑾奖优秀青年教师,2018年。 蒋增强,北京交通大学五四奖章-提名奖,2018年。 蒋增强,北京交通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4),2017年。 蒋增强,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4),2017年。 蒋增强,“轨道车辆”奖教金,2017年。 鄂明成,北京交通大学五四奖章,2009年。 鄂明成,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 鄂明成,北京交通大学优秀主讲教师,2008年。
学生所获荣誉(以获奖时间排序) 王龙龙、叶周虹、单安琪、马骄洋、刘佳敏、付晨骁、刘传杰,第十三届中国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银奖,2023年。 王龙龙 叶周虹 单安琪 马骄洋 刘佳敏 付晨骁 刘传杰,首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金奖,2022年。 黄兵、叶周虹、钟清清、曹敬帅、孙安妮、王龙龙、单安琪,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022年。 黄兵、叶周虹、钟清清、曹敬帅、孙安妮、王龙龙、单安琪,第十一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2021年。 高雪、王品喆、单安琪,2020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第三届智能制造大赛本科组数字李生与仿真赛项,单项奖,2020年。 |
代表性纵向及军工项目: 1. 红果园省部级"企事业":面向检验检测竞争力指标体系建立的多维数据预处理方法研究,2021/12-2022/12. 2. 红果园省部级"企事业":传操与热处理分厂生产系统数字化模型研究,2021/9-2022/6. 3. 红果园省部级"四总部":XX综合保障基地物资保障效能评价分析研究,2021/2-2022/12. 4.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产品风险监管机制国内外比较项目,2020/5-2021/6. 5.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内外召回制度对比分析项目,2019/5-2020/6.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面向服务的信息物理融合生产系统组织运行机理与全生命辅助方法,2018/1-2021/12. 7. 红果园省部级"科工局"项目:某数据技术现状与体系研究,2018/1-2020/12. 8.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数据驱动下的双侧动态库存管理模型研究,2018/1-2019/12. 9. 红果园省部级"企事业"项目:数据驱动下企业质量要素关联分析及表征方法研究,2017/9-2018/11. 10. 科技部“科技支撑”:面向高铁列车制造的关键资源信息物理融合策略与物料配送方法研究,2015/4-2017/12. 11. 国家“863”计划项目:高速铁路动车组全生命周期数据集成管理与综合应用技术,2015/1-2017/12.
代表性横向项目: 1. 横向项目: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与赋能平台研发,2023/3-2024/6. 2. 成果转化:可编组式的数字化生产工作站(等1项)专利与机电产品模块化智能工位运行管理与控制系统(等2项)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实施许可,2023/1-2027/12. 3. 横向项目:多阶段检测系统评估与产品质量预测算法研究,2022/12-2023/3. 4. 横向项目:机车总装车间精益化与信息化建设规划,2022/12-2023/6. 5. 横向项目:面向梯次化智能制造产线的关键技术与应用模式研究,2022/12-2023/12. 6. 横向项目:压力变换阀生产单元数智化改造技术服务,2022/9-2023/8. 7. 横向项目:阀类及CAB产品组装工位数字化升级实施服务,2022/8-2024/2. 8. 横向项目:具有中车特色的智能工厂总体架构与实施路径研究,2022/6-2023/6. 9. 横向项目:EBCU流水线设备搬迁与安调项目,2022/3-2022/6. 10. 横向项目:基于中车设计环境的研发数据协同关键技术研究,2021/12-2022/11. 11. 横向项目:典型结构件焊接工艺绿色制造提升研究,2021/10-2022/9. 12. 横向项目:变流器部件产品组装产线设备软件控制及信息采集实施与开发,2021/9-2022/9. 13. 横向项目:中车数字化精益制造方案,2021/8-2022/6. 14. 成果转化:轨道交通装备网络化协同检修执行系统软著许可,2021/4-2022/6. 15. 横向项目:工艺技术培养体系数字化管控方法研究,2020/8-2022/6. 16. 横向项目:中车工业云测试样机系统,2020/10-2021/10. 17. 横向项目:电气车间模块化数字工位边云协同智能管控系统研发,2020/9-2021/9. 18. 横向项目:电气车间标准工位研究与开发,2020/4-2021/8. 19. 横向项目:神华铁路货车试验列数据采集和分析,2019/9-2021/8. 20. 横向项目:企业智能制造评估体系规划,2019/12-2022/12. 21. 横向项目:电气车间运营规划与三维仿真,2019/8-2020/6. 22. 横向项目:地铁车载电气设备数字化精益检修车间规划,2019/5-2019/12. 23. 横向项目:高铁小部件车间精益化建设规划,2018/9-2019/8. 24 横向项目:精益生产提升及检修产线优化与生产信息化系统研发,2018/8-2019/8. 25. 横向项目:神华重载铁路货车状态检修成套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铁路货车零部件失效规律研究,2018/7-2020/12. 26. 横向项目:纵横机电电气楼一层车间运营问题诊断,2017/8-2018/6.
|
代表性期刊论文: 1. Modelling and Platform Application of the Behaviour of a Cyber Physical Production Syste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2021(4):1-22. DOI: 10.1080/0951192X.2021.1972458 2. A Hybrid Modeling Methodology for Cyber Physical Production Systems: Framework and Key Techniques [J]. Production Engineering, 2021. DOI: 10.1007/s11740-021-01062-2. 3. The evolution of production scheduling from Industry 3.0 through Industry 4.0[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2021. DOI: 10.1080/00207543.2021.1925772. 4. 基于数字孪生的生产单元可视化管控[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21, 27(5): 1256-1268. 5. 基于数字孪生的模块化生产系统运行机制及重构方法[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21, 27(2): 510-520. 6. 考虑个体差异的系统退化建模与半马尔科夫过程维修决策研究[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20,26(2):331-339. (EI: 20201408371225) 7. Study on Edge-Cloud Collaborative Production Scheduling Based on Enterprises With Multi-Factory, IEEE Access, vol. 8, pp. 30069-30080, 2020.(SCI: WOS: 000525411200008) 8. Failure Analysis for Truncated and Fully Censored Lifetime Data With a Hierarchical Grid Algorithm, IEEE Access, 2020, 8(1): 34468-34480. (SCI: WOS:000567609700039) 9. Train Wheel Degradation Modeling and Remaining Useful Life Prediction Based on Mixed Effect Model Considering Dependent Measurement Errors[J], IEEE Access, 2019, 7(1): 159058-159068. 10. An Optimal Reprofiling Policy for High-Speed Train Wheels Subject to Wear and External Shocks Using a Semi-Markov Decision Process[J], 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 2018, 67(4): 1468-1481. 11. Remaining useful life estimation of metropolitan train wheels considering measurement error[J], Journal of Quality in Maintenance Engineering, 2018, 24(4): 422-436. 12. Method of tasks and resources matching and analysis for cyber-physical production system[J], 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8, 10(5): 1687814018777828. 13. Distributed Dynamic Scheduling for Cyber-Physical Production Systems Based on a Multi-Agent System[J], IEEE Access, 2018, 6(1): 1855-1869. 14. Optimizing the re-profiling policy regarding metropolitan train wheels based on a semi-Markov decision process[J],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O: Journal of Risk and Reliability, 2017, 231(5): 495-507. 15. 不确定环境下混流装配生产车间的动态物料配送策略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7, 23(10): 2108-2118. 16. Study of manufacturing resource perception and process control of a 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enabled decentralized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J], 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7, 9(1): 1-12. 17. 低碳策略下的多目标柔性作业车间调度[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5, 21(4): 1023-1031. |
蒋增强:zqjiang@bjtu.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