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高速列车和重载货车结构疲劳可靠性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完成评价
发布日期:2020-10-21 阅读次数:5372次 来源: 科研 作者:刘志明
2020年10月17日,由我院教授刘志明及其科研团队牵头完成的“高速列车和重载货车结构疲劳可靠性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通过了第三方成果评价机构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专家评价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黄克智任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方岱宁,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杜彦良和来自国家铁路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和信息化部、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等领域专家担任评价委员会委员。
“高速列车和重载货车结构疲劳可靠性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经过15年持续研究,在轨道车辆结构疲劳可靠性领域形成了以下技术创新和突破:创建了高速列车关键结构多源载荷解耦测试方法,建立了载荷解耦标定技术,有效控制载荷识别误差,研发出多种高精度载荷传感测试系统,解决了结构长周期运用载荷识别这一国内外难题,率先形成了载荷识别与测试技术体系;提出了基于轨道车辆结构服役环境全工况实测动应力和有限寿命理论的结构疲劳累积损伤评估方法、轨道车辆结构疲劳薄弱部位识别方法;建立了广域服役环境、长周期的动应力抗干扰测试技术;开发了支撑轨道车辆结构疲劳可靠性评估的数据处理方法与疲劳强度评估系统软件;形成了轨道车辆结构可靠性评估技术体系;构建了“载荷识别-可靠性评估-结构设计优化-制造工艺参数设计-试验验证”闭环的轨道车辆结构可靠性提升工程体系,成功提升了高速列车转向架和重载货车车体结构安全可靠性。
经过认真地质询讨论,评价委员会一致认为,该科技成果研究成果系统性和创新性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被广泛应用于高速列车、重载货车,并辐射至其它类型的轨道车辆,取得了重大社会效益和显著经济效益,有力促进了轨道车辆结构疲劳可靠性的科技进步,填补了该领域的国内空白,为轨道车辆可靠性设计制造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项目研究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轨道车辆结构运用载荷识别技术及疲劳可靠性评估方法具有国际领先水平。